气候影响国家,炎热地区的人更容易被奴役

北京雀斑治疗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dy/210304/8714221.html

年河南大饥荒,一家人围坐在树枝旁扒树皮吃。

王朝更替是不是“天命所归”?科技进步由什么推动?如果说气候改变人类历史,请不要着急反对。

文/李夏恩

“天命已尽”,这是解释朝代覆亡最无可辩驳的原因。在自视“科学昌明”的现代,要反驳它却只需要一句“这不过是封建迷信”。而对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来说,“天命已尽”这个词很可能是再恰当不过的形容。从年开始,大明王朝就受到一系列天灾的打击,首先是华北五省的特大干旱,再加上山西、直隶境内异常的冰雹,江南地区出奇的酷寒和降雪……于是,多米诺骨牌被推倒了——灾害天气导致农作物歉收,饥荒随之而来;另一方面,北方游牧民族南侵。战争与饥荒结合在一起,终结了国祚年的大明朝。崇祯皇帝在景山上吊时,留下了一句悲怆的呐喊:朕非亡国之君。的确,要了大明朝的命的,是“小冰河时期”——灾荒和游牧民族南侵都由此产生。

为了生存,满人开始南下攻占地盘。

因为冰冷干旱,降水线南移,造成北方游牧民族赖以生存的草原退化。蒙古与满洲人的南侵,正是这种气候影响下的结果。当时的东北地区,同样饱受干旱蹂躏,努尔哈赤家也没有余粮,他们只能南下抢掠。

这是一段长达五个世纪的漫长的寒冷时期,直到年左右,这一记“寒冰掌”的威力才逐渐消散。在此期间,已经有数千万人因为这场气候异变而丧命,被断送“天命”的国家,更是难以计数。

冰河时代:人类智能的开始

寒冷这条“死线”恐怕是人类的宿命。纵观整个人类历史,寒冷的气候总是扮演毁灭者的角色。前面提到的大明帝国的毁灭只是它一次微不足道的爆发而已,它威力总爆发的一次,差点让人类步了恐龙的后尘。它叫“冰河时代”。

《冰川世纪》中的寒冷似乎是喜感的,图为松鼠不畏暴风雪追逐松果。

相信很多人听到这个词时,脑海里浮现出的是毛茸茸的树懒、猛犸象、剑齿虎,还有那只总是抱着松果不放的小松鼠。但如此温情脉脉的画面绝非冰河时代的真相,这是一个长达数万年的冰河期,地球就像被放进了冰箱里,人类要极力地在极寒地区生活下去。

酷寒的天气逼迫人类不得不学会狩猎和捕鱼来获取热量和蛋白质。为了御寒,人类必须学会利用针线,将毛皮缝成合身的衣物。一位考古学家曾经试着按冰河时代人类的方式做了一身鹿皮衣服,竟发现衣服的保暖效果瞬间秒杀任何品牌的户外冲锋衣。

爱斯基摩人为抵御严寒,一直使用兽皮制作衣物。

人类之所以能做到这一切,是因为拥有“智能”,这一切都发生在距今5万年前,恰好是冰河期进入极寒期的时代。人类为了生存不得不放聪明点,他们学会了追逐动物的脚步,学会预测四季的循环,从候鸟的规律性迁徙中发现南方可能是更暖和的地方。他们能穿着厚厚的衣服去寻找希望的世界。考古学家将其称为“冰河时代的革命”。小冰河期的两次革命冰河时代以后,人类进入文明史。此后又出现了两次小冰河时代,它给人类带来的,是以战争形式展开的社会革命。小冰河时代到来的在公元前29年,中国的史书记载了这一年“四月,雨雪”,这是一个不祥的征兆,紧接着是夏季,“大雨水十馀日”。其后三年,黄河连续泛滥,四郡、三十二县受灾,十五万倾农田被淹。而此时在位的汉成帝正和历史上大美人之一的赵飞燕打得火热,天时地利人和,王莽顺利篡夺了西汉的皇位。

打天下易,守天下难。非常不幸,王莽统治的公元8年到公元23年,恰逢小冰河期的第一次极峰,冷得超乎寻常。在世人看来,干旱和洪涝灾害的连年发生,是上天在否定王莽的统治。绿林赤眉军的叛乱很快席卷全国,最后要了这个篡位者加改革家的命。

小冰河时代的第二次极峰更是一场巧合,偏偏与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三国时代及之后的五胡十六国时代相重合,干旱和饥荒如约而至,由此才有了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故事。

如果没有小冰河期,也许就没有脍炙人口的《三国演义》了。

整个三国时代,天灾与饥荒一直不断。而到了晋武帝司马炎再次统一中国时,晋朝所面临的困境除了旱灾和饥荒,还有受到寒冷空气逼迫而南下求生的游牧民族。公元年是最寒冷也是最干旱的年头。即使是天子脚下的长安也发生了大规模饥荒,晋愍帝司马邺只能用酿酒的曲饼来充饥。匈奴人刘聪的军队兵临城下,兵尽粮绝之后,司马邺选择投降,西晋灭亡,中原第一次被胡人占领。

由此,中原汉人开始向南方迁徙。之前被视为蛮夷之地的南方,如今却成为了富庶之乡。士族的南迁带来了北方的文化,而商人和农民的到来则发展了南方的经济。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在小冰河时代的寒冷攻势下被迫向南方转移。到6世纪小冰河时代结束时,南方成为中国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已经相当稳固,而且从此再也没有迁回北方。

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社会革命就在小冰河时代的寒冷逼迫下完成了。

西方:冰冷的产业变革

西方在年左右开始感受到小冰河时期带来的寒意。

年的火山爆发导致所谓的“如冬之夏”,紧接着是1年恐怖的“大饥馑”。在法国,村庄相继在陷入饥荒的绝望中消失,一些勉强存活下来的人甚至靠猫、狗为生,饥饿的乡民开始将手伸向自己的乡邻和亲人。

14世纪,欧洲黑死病肆虐。人们围坐在教皇身边,祈求病人痊愈。

20年后,令人闻风丧胆的黑死病的传播,也是因为小冰河时代严酷干旱的气候。这场瘟疫爆发的地点是中亚地区,游牧部族为了寻找新鲜牧草不得不向更远的地方迁移,于是,携带着鼠疫杆菌的跳蚤也跟着宿主四处蔓延。年,随着蒙古大军征服的铁蹄,鼠疫传遍东亚和西欧,并在欧洲迅速蔓延。到16世纪,饥荒、瘟疫,以及随之而来的战争,导致欧洲人口锐减,耕地大片荒芜,谷物价格和劳动力价格同时上扬。

为了生存,欧洲开始农业革命。小冰河时代极峰期的间歇,人口的恢复又导致劳动力市场变化,农业生产力和产量的提高使大量农业人口可以分离出去,进行工业生产。农业和工业的繁盛也使得商业贸易变得频繁,海外市场也变成可能,欧洲扩张的时代在寒风中到来,并且奠定了今天西方中心的格局。

法国:寒出大革命

年,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欧洲的气候突然变冷。在这一年年初,巴黎遭受了长达75天的霜冻,法国全国范围内的低温使大批作物冻死,而到了夏天,突如其来的暴雨又毁掉了正在生长期的谷物和庄稼,物价不断攀升,食物开始变得稀缺。

法国的环境系统是全欧洲最脆弱的,更致命的一点是,尽管商业和工业看似相当发达,在巴黎之外的省,目之所见全是农田,当时法国有超过75%的农业人口。到年代,法国的状况进一步恶化,连续数年气候变化异常,对农业造成致命打击。

民以食为天,因为面包而反抗的确符合法国人的天性。

年7月,巴黎出现灾难性冰雹,超过座农庄遭到摧毁,小麦收成比过去的15年平均产量降低超过20%。最糟糕的是,大雪封锁了道路,河流结冰,即使是首都巴黎也在冰雪的围困下饥饿难耐。到春天冰雪消融时,融化的雪水又淹没了数千公顷农田。粮食短缺,物价上涨,外省开始爆发零星的“面包暴动”。次年7月,面包价格达到20年来的最高峰。饥饿、希望和恐惧终于将人们推上了巴黎的街头,后来的故事,就是那场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名的法国大革命了。如果那一年稍微暖和一点儿的话,也许年就不会被铭记史册。民族性格:也可能被冻出来气候改变历史,确实让人泄气,人类在自然环境面前如此渺小无助。有时看似人类一己之意做出的决定——譬如出兵攻打一个国家,或是国内突然爆发一场革命,仔细考究却可能是气候决定的结果。

英国的民族性格,受气候的影响有多大?

18世纪的启蒙哲人孟德斯鸠,可能是最早发现气候对人类社会产生影响的学者。在他的名著《论法的精神》中,气候不仅能决定一个民族的性格、感情、道德和风俗,甚至还能决定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他认为英国之所以能建成值得赞赏的君主立宪政体,完全是因为那里寒冷的气候赋予了英国人力量和勇气,使他们可以持续从事艰难、伟大和勇敢的行动,来捍卫自己的自由。而生活在南方的民众,因为气候炎热,消耗了他们的勇气和力量,使他们轻易、自甘地落入奴隶的地位,浇灌了专制主义的土壤。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jings.com/kdfx/99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